近期的托福考試在口語獨立題部分,有很多都涉及到關于孩子教育的話題,這類話題讓相當一部分同學在答題時處于特別被動的地位,很多同學會因為沒有類似的生活經驗或經歷而不知道如何去應對此類題型。那么今天就從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來看看這類題型有哪些好的答題突破口。
國外家庭教育,這里主要指西方家庭教育,他們的著眼點是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于這種觀念,西方的父母更加傾向于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家長干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 所以當我們看到如下(20年9月13號)獨立口語話題時,同學們知道可以嘗試著從什么樣的角度去回答嗎?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parents should prevent their children from making mistakes. 再比如:美國的父母喜歡“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干某些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那么同理,當我們看到如下口語話題的時候,同學們知道可以嘗試著從什么樣的角度去回答嗎?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children should help with housework as soon as they are old enough to do so. (20年考題) 而且美國的教育理念提倡在逆境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獨立性。在美國,幾個月的孩子就要獨自喝水喝奶,1歲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飯,2~3歲便已獨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著孩子的美國人,他們主張孩子要盡早地獨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親竟然會一聲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習以為常地、一聲不響地爬起來繼續趕路。所以當我們看到如下獨立口語話題時,同學們知道可以嘗試著從什么樣的角度去回答嗎?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children should leave home to stay with friends or relatives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20年9月6日考題,重復16年12月3日) 諸如此類的話題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發散思考,舉一反三,也可以通過更多的閱讀了解西方的文化來為自己打開思路,以更好的應對此類話題。